據數字水泥網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64,805萬噸,同比增長8.7%,增速同比減緩7.3個百分點;但水泥行業利潤達到了84.1億元,增長65.4%;同時,水泥價格走出低谷,重點建材企業水泥6月份平均出廠價為305元/噸,比上月上漲10元/噸,同比上漲21元/噸。 水泥行業能有這么好的發展勢頭,來之不易。主要得益于近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在政策上給水泥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政策上、資金上、市場上給予了傾斜,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競相收購,培育造就了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水泥企業大集團的快速成長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國際實業資本、金融資本進入我國水泥業,提升了我國水泥產業的整體水平。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不斷增多。通過大規模的整合,水泥的龍頭企業們也走過了企業發展第一個階段,即是“市場份額即利潤”,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市場份額的增加就是利潤的提升,因此,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外延擴張不斷努力的提高市場份額,就像是跑馬圈地,擴大自己的地盤。 通過前一階段的擴展,水泥行業的格局發生的重大的變化。全國10大企業的集中度由05年的15.2%提高到07年底的18.8%,而部分地區(如山東)山水和中聯兩家的新型干法熟料產能占到了全省的60%以上。可以說在跑馬圈地后,龍頭企業基本確定了各自得發展區域,同時對區域市場的控制力也得到增強。 龍頭企業正在向第二階段發展過渡,即“精細化營銷“,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發掘企業原有市場份額的潛力,通過內涵擴張來達到提高市場份額的目的。 但是從目前的觀察來看,我們的企業似乎還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完全適應這種轉變,而是沉浸在擴張的沖動中。一些企業似乎不滿足自己的區域市場,也不愿意去深耕和挖掘現有市場的潛力。更多的企業瞄準的是當前價格較高地區,認為高價區能更容易的獲取高額利潤,于是不惜代價,某些企業甚至是放棄原有的區域市場來打入高價區。導致的結果是企業現有的區域市場沒有保護好,新進入的市場等待他的是更為慘烈的價格競爭。 同時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水泥協會秘書長聯系會議上各地區的秘書長都表示,當前企業在擴展自身的產能時不注重市場的調研,對市場的需求沒有量化的概念,只有一個模糊而籠統的想象空間。區域內企業誰都不知市場的到底有多大,也不分析研究同一區域的其他企業的可能擴張。大家都拿著一個模糊的數據說事,認為可以通過快速的把生產線建成投產,就可以占據市場主動。這就往往是生產線建成投產后才發現市場的供給已經大大高于需求,不得不再次陷入低價搶市場的局面。 水泥行業發展到現階段,內外部環境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外部能源價格的高漲,煤電成本占到總成本的比重越來越高,使水泥企業自身能夠控制的成本因素在不斷弱化;內部的技術結構調整和組織結構調整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水泥企業只有清醒的認識到這種變化,摒棄原來的粗放鋪攤子的做法,適時地調整發展模式,認真科學的研究分析市場,先謀后動,精耕細作,才能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獲勝。 (來源:數字水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