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電力改革再次上書。《華夏時報》記者獲悉,國家電監會主導的《關于加快電力市場建設意見》和《關于推進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電能雙邊交易工作的通知》的兩個文件正在修改中,很快提交國務院審議。 當《華夏時報》記者就此采訪時,電監會法規處人士并未否認,但明白記者用意后不愿意多說,因為“非常敏感”。 4月29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明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電監會的意圖是培育市場,當然也會涉及電價問題。據悉,4月17日,電監會曾專門召開了電力市場建設的座談會,主題直奔“當前要以電價改革為核心,以大用戶直供為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市場建設”。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在與會代表圍繞上述文件進行深入討論時,一位參會者的評價很直白:“這些信息透露出在電力改革中,電監會漸入角色的話語權在不斷增強,試圖插手電力改革的核心即電價改革。” 焦點不僅僅是電煤價格 電價改革已成眾矢之的。有消息稱,最新的協調電煤價格方案為“在去年重點合同煤價的基礎上上漲4%”。 “不太可能。”國電集團一人士對記者說,盡管CPI已為負數,但是上調電價必然會導致耗電大戶大大提高成本,在“保八”壓力下,政府不會這樣做。“對漲價不知情。”多家電力上市公司董秘都告知《華夏時報》記者,此輪價格博弈,電力公司期望電煤價每噸下降50元,而煤炭企業則希望價格每噸上升80元。 最新的消息是,中國神華披露,公司已完成簽訂本年度國內長約銷售合同的目標,5500大卡電煤國內長約銷售合同價上漲到540元/噸。立即有專家質疑,因為目前秦皇島公布的5500大卡電煤現貨價為560元/噸,較神華公布的長約合同價略高。 雙方“頂牛”持續4個月,國務院研究室及中電聯不得不聯合召開會議,擬定應對煤電分歧的電煤折中方案。轉折出現在直購電試點上。電監會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扎實做好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工作的通知》,遴選15家電解鋁企業,開展直購電試點,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 針對煤電“頂牛”,發改委曾多次欲出臺一個合適的價格協調方案,但均因煤電企業反對而未果;國資委也曾試圖協調煤電之爭。3月25日,國資委宣布大唐公司新增加煤炭業務,但最終同樣無果而散。 “這兩個行業向對方產業鏈延伸時都難以進入對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指出,不論是政府干預,還是運輸掣肘,這些都是體制性障礙。 審批權或賦予電監會 在各種相關政府部門中,電監會職責的空虛化一直頗受爭議。電監會成立之初就被賦予兩項重任:一是監督電力企業和電力市場,二是推進電力體制改革。 當電監會在電改漸入角色之際,“接下來的問題或挑戰在于,電價審批權是否賦予電監會”。一位大部制改革專家說,電監會渴望的“大監管”,至今也難以兌現,而最大的問題是發改委該不該“批項目、批電價”。 “在發改委價格司可以決策的幾種價格中,電價是最重要的一項。”4月29日,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這樣告訴記者,發改委承擔著國家宏觀調控重任,而價格是調控的重要手段。夾在宏觀部門和國有大型電力企業之間,電監會遇到了“政令不暢通”的尷尬。而發改委手里的另一項權力——電力投資的審批權則更加難以撼動。 “發改委還會掌握項目審批,應該不會給電監會;電監會目前最重要的職能是監管,項目準入和電價審批還是發改委。”林伯強說。電力行業主要跟著項目準入和電價走,電監會職責的虛化,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