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策略:在市場競爭與競合中,形成區域協同 合理提價
更新日期:2012-10-9 作者:劉作毅 來源:數字水泥網
核心提示: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工作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明確指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隨之各種支持類政策接踵而至,對水泥產業會有什么樣的影響?9月一輪水泥價格行情上漲(兩廣、長三角、北京、石家莊地區)微風吹過,此輪浪潮緣由出自何處?會持續多久?未來預期如何?針對系列的疑問,資本市場和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進行了交談,劉總就華東市場進行了分析。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工作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明確指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隨之各種支持類政策接踵而至,對水泥產業會有什么樣的影響?9月一輪水泥價格行情上漲(兩廣、長三角、北京、石家莊地區)微風吹過,此輪浪潮緣由出自何處?會持續多久?未來預期如何?針對系列的疑問,資本市場和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進行了交談,劉總就華東市場進行了分析。
問: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作為基礎產業的水泥必然會受到影響,那影響程度有多大?有什么樣的反映?
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對整個全球經濟體形成巨大沖擊,當然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為此第4季度國家出臺“4萬億”救市計劃扭轉經濟下行走勢,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在激活水泥市場同時也刺激了水泥投資。大規模、高位、持續投資造成水泥產能過剩局面逐步顯現、加劇;隨著4萬億投資進入尾聲,供給上行、需求下行的雙向擠壓使得今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其激烈程度超過2008年、2005年,實際上這也是市場的一個正常反映,供需關系的直白。
據統計,1~7月份全行業累計實現利潤260億元,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華東地區情況更加嚴峻,華東市場聚集了中國水泥最大的兩家企業──海螺水泥和中國建材旗下南方水泥,前3季度企業之間戰爭打得那么激烈,相當一部分企業已在成本線上掙扎。4季度旺季即將來臨,市場會出現變數:
一是,季節性變化,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
二是,國家、地方陸續出臺投資項目,鼓舞市場信心;
三是,前3 季度市場競爭,具備市場價格回調空間,企業普遍希望借旺季提價。
但負面影響也存在:
一是,產能過剩壓力并未化解仍處于高位,但可通過限制產能發揮解決,并且行之有效;
二是,雖然有積極投資政策陸續出臺,但貨幣政策并不明朗,市場反應不明顯。
縱觀正、負面影響,對市場判斷還是利大于弊。所以,市場反應最敏感、最擅市場運作的華東水泥市場在9月份開始預熱市場并取得初步效果。
問:華東地區水泥提價是怎樣一個過程,您能簡單的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
4季度是水泥傳統旺季,后期價格依然有上升勢頭。若此,就應抓住機會提前有所行動。
8月下旬,南方水泥策劃在華東地區通過協同進行試探性提價,企望改變上半年市場直線下行趨勢,恢復市場信心。從大本營、主控區域浙江入手,先是從浙江的金(華)、建(德)、蘭(溪)地區開始,每噸10~20塊錢的提價,而后向北部杭州、嘉興拓展,繼而在江蘇蘇南地區推進,但由于沒有需求轉暖跡象,庫存壓力依舊,各企業對后市信心不足,致使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價格上調意愿,所以協同并沒有得到企業的響應,價格上漲并未有理想表現,除部分價格相對偏低、相對獨立的區域有所回升外,絕大部分地區依然是按兵不動。
9月,是扭轉市場價格的難得時機,一旦喪失,不僅會失去今年市場價格回調的機會,并埋下了明年市場的陰影,大部分企業意識到靠需求拉升市場價格是難以實現的,旺季到來,到底有多旺?今年并沒有多好的表現,需求轉旺也未必能達到前兩年的水平。那么,既然下游需求難以有大的企盼,那只有通過共識,形成對市場的解讀:
其一,通過產能控制改善供需關系;
其二,華東市場經過多輪洗禮,企業經受過千錘百煉,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必然有其存在必然性,容易形成市場共識,具備保護市場的行動能力;
其三,新增產能得到釋放,新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其四,所謂旺季限產,從市場的供需關系看就是放大市場需求,增強企業信心;
其五,在二級市場水泥股先行受政策影響聞風而動跑贏大盤,是實體經濟啟動的信號。
因此,政策利好使南方水泥再次掀起協同弄潮,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限產——聯動——提價這一協同的理念在這輪“市場行情”中充分顯現,大企業集團在其中作用也發揮的淋漓盡致。
問:劉總,您認為這一輪的價格上漲能支撐多久?未來的市場走勢會怎樣?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答:首先,可以肯定對這一輪的價格上調幅度并不能抱有過高期望,本次漲價根本目的在于力保企業收益,滿足本區域內企業的逐利需求,它的極點是要保證區域外的企業不邁進這個保護圈
── 區域協同,合理定價是相互作用的。
9月提價是市場預熱的信號,所以首先要攔截價格不斷下滑的走勢,出現調頭向上的勢頭。預計再調整的時間會出現在10月下旬,當然還要看周邊市場的跟進情況,以此來區別于以往由于無節制調整而造成的流產現象,當然還要看下游需求的放量程度。
前期價格戰是因供需關系出現極端變化所致,同樣,目前的協同也是借市場旺季之際,為修正前期過于競爭而滑落的市場價格所付出的努力。
水泥是同質化產品,產品本身、產業技術都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市場一旦上行各路資金便會一擁而入,門檻低,行業自身難以形成保護墻;盡管國家幾度出臺政策嚴防水泥產能過剩,但也難以奏效。海螺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最出色的水泥企業,他的核心優勢就是低成本,而在此背后是依靠多年不斷進取進行優化管理的結果,這不僅是水泥工業發展的精髓,也是中國工業發展的精髓,這是企業傳統發展的模式,也是一種安全的發展模式,依靠成本獲取在市場的優勢。中國建材走的是另一種模式,是一種借助政策、資本通過聯合重組快速發展做大規模的模式,再通過企業間聯合運作獲取在市場的優勢。兩種模式在市場中既有競爭又有競合。
我們已看到:政策背景,市場背景、企業間的市場格局正在發生顛覆性地變化,諸多的外在因素讓企業無法永久去選擇一種道路一直走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競爭是市場永恒主題,競合也是必要的手段,市場迫使優勢企業更具想象力,市場駕馭能力更強,市場會讓企業變得更聰明。
通過前一階段的充分競爭,市場已經得出結論──強者恒強,競爭是有結果的,會有利于下階段的市場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