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兩年多來首次全面降準 強化貨幣寬松預期
央行兩年多來首次全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人民銀行今日宣布了一系列降準舉措。其中包括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兩部分:(1)全面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2012年5月以來,央行首次全面降準。(2)為了支持小微企業、“三農”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對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以及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在全面降準的基礎上,再額外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全面及定向合計降1個百分點)。對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準4個百分點(全面及定向合計降4.5個百分點)。
央行此舉能釋放約6千的流動性。我們分三部分來估算:(1)截至2014年年末,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14萬億元(其中有少部分不需交納存款準備金)。以此推算,全面降準能釋放約5500億元的流動性。(2)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總存款規模約20萬億,0.5個百分點的額外定向降準能釋放不超過1千億的流動性(不是所有城商行和農商行都在定向降準范圍內)。(3)農業發展銀行2012年的存款規模就已達到4220億元。以其過去的增速推算,目前其存款規模大致在4500億左右。4個百分點的額外定向降準能釋放180億的流動性。將這三項相加,并假設有一半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符合定向降準標準,則流動性釋放總規模估計在6千億左右。
此次降準的用意是對沖經濟增速的下滑,以及資本的外流。我們預計今年1月份的CPI會下滑到1%左右,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低。明顯的通縮壓力,以及較為疲弱的經濟增速,應該是促使央行推出此次降準的主要原因。而去年12月以來資本的持續流出,也要求央行投放流動性來加以對沖。
此次降準早于我們的預期。央行降準的理由當然充分。但這一舉措與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操作思路并不連貫,顯得有些突兀。從去年11月降息之后,央行的貨幣政策態勢就顯得相當“中性”,放任了資金價格的明顯攀升。就在上周,央行做的7天和28天正回購利率還分別處在3.85%和4.80%這樣相當高的水平。應該說,過去一個多月的貨幣政策操作并沒有傳遞出“寬松”的意味。這讓我們之前相信,央行會采取“相機抉擇”的策略,等到3月份看到1、2月的宏觀機構數據之后再做重大決策。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此次降準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此次降準之后,繼續降準降息的概率相比之前明顯上升,利好資本市場。近一個月來央行“中性”的貨幣政策操作已經一定程度上打壓了資本市場內寬松貨幣的預期。但從此次降準來看,政府內部的政策博弈中,對增長下滑的擔憂正在壓倒對寬松貨幣副作用的警惕。這意味著進一步降準降息概率上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更會把經濟增長的壞消息視為貨幣放松的先兆,從而解讀為資本市場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