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水泥業帶來怎樣的思考?
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力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
至此,“互聯網+”正式被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那么什么是“互聯網+”?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又可以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帶來怎樣的思考?
資料顯示,“互聯網+”概念最早于2012年在業界提出,與2007年出現的“互聯網化”概念一脈相承,強調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可以說“互聯網+”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
李克強總理所提出的“互聯網+”在早先相關互聯網企業提出的“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不僅僅是無所不在的網絡,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
而在當前,工業領域大數據的引入、商業智能的興起,是應對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嚴酷的市場競爭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數據、知識的整合實現無所不在的創新,將改變我們對傳統工業的認識,也將改變傳統工業本身的運行模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水泥產量24.76億噸,增速1.8%,創下24年來新低。水泥行業正面臨產量低速增長,產能過剩短期內難以改善,新建項目減少,大企業兼并重組進程加快,環保和節能減排要求日益提高等一系列問題,以往拼規模、拼成本的粗放型競爭方式已經不合時宜。改變傳統發展模式,適應行業新常態,保持健康增長是擺在每個水泥企業面前的新問題。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為水泥工業實現新的發展提供了方向。以在線交易為例,2014年,全國已實現8.2萬億的B2B電商交易。根據工信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到2018年,企業間電子商務(B2B)交易額將突破20萬億元。而在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了深化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促進大宗原材料網上交易、工業產品網上定制、上下游關聯企業業務協同發展,創新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的發展要求,這無疑給彷徨中的水泥工業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思路,即:通過互聯網改造業務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實現組織結構和經營模式上的創新。
水泥行業里已有先行者。2013年,華新(343.75元/噸,0%)水泥推出了網上水泥購買商城。經過幾年的運行,華新商城的功能和服務逐步完善。目前,湖北區域的客戶登錄華新商城,可隨時隨地進行訂單業務處理及交易自助查詢,處理效率提升60%。門店配送一步到位,客戶提貨環節流程也得到簡化,提貨體驗改善,綜合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提升10%。
2014年,中國水泥網在多年探索水泥備品備件電商交易,運營中國水泥備件網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全新的水泥現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水泥購”,幫助水泥企業拓展水泥現貨電商交易,同時也為華新、紅獅(300.71元/噸,0%)等率先開展電商貿易的水泥企業提供相關服務。中國水泥網水泥現貨電子商務的推出,標志著水泥行業B2B發展正在進入新的階段,也成為“互聯網+水泥”的成功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在水泥行業的應用并不僅僅局限于銷售領域,在物流、倉儲、生產、財務、管理等等相關領域同樣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和無限的可能,對現有企業資源的整合效率也將達到一個空前的階段。
2015第四屆中國水泥網年會以“發展水泥現貨電商,把握新常態下新機遇”為主題,就是借此機會,和行業主管部門、水泥企業、上下游相關企業、行業專家等共同探討水泥行業如何以電子商務為抓手,發展第三方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適應行業“新常態”,加速推動水泥行業從傳統制造業向生產服務業的新商業模式順利轉型。目前,我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6.49億,并呈快速增長之勢,未來網絡對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的滲透將愈加深化。“互聯網+”也將成為社會經濟的一種新常態,推動傳統制造行業的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