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年底啟動 中西部城鎮化資金供給不足待解
1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公布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下稱“《通知》”),確定111城市(鎮)成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至此,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大到2個省和246個城市(鎮)。
《通知》稱,試點選擇按照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傾斜,優先考慮改革意愿強、發展潛力大、特色較鮮明的中小城市、縣、建制鎮的原則。
事實上,目前我國城鎮化的重點和難點均在上述地區。其中,中西部地區不僅城鎮化落后,而且市場化程度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無論在融資數量,還是在融資方式等方面都與東部地區存在差距。中部縣市官員,均對國家層面的資金配套政策較為關注。
試點各有側重
《通知》要求,各試點地區要按照批復的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要點,于2016年年底前啟動試點,到2018年取得試點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試點成功經驗。
記者梳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三批111個試點工作方案要點,發現試點各有側重。
比如湖北宜昌長陽縣,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貧困山區,強調民族文化特色、文旅融合。其他還有黔西南州興義市,黔東南州凱里市,黔南州獨山縣、三都縣,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楚雄州楚雄市、德宏州瑞麗市等,也較強調發展文化旅游等項目。
東部地區則是一些特色工業小城,其中一些試點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15年已經達到70%以上,產業基礎較好。
比如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錢清鎮綠色小城,當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15年已經達到73%,是全國輕紡原料市場名鎮。其試點方案提到,主要任務是推進特色工業提質做強,五年完成工業有效投入 100 億元,建設“綠色工業小城”。
東北地區的試點,地域性較為明顯,比如吉林延邊州地區強調口岸建設,黑龍江伊春地區強調林區方面的改革;同時東北作為重要的糧倉,農村土地改革也是試點重點。
《通知》同時強調,在試點過程中,各地區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城鎮用地無序擴展。
中西部關注配套資金
國家2014年底啟動的第一批64個新型城鎮化試點,包括7個省會城市、3個計劃單列市等。第三批試點地明顯密集分布中西部和東北片區,特別是中西部少數民族山區。
這些地區在試點方案保障措施方面,很多都提到了資金方面的配套以及城鎮化的成本問題。
基層官員也非常關注的是配套資金。記者隨機采訪了中部地區兩個縣市的二把手,其反饋均首先提到“關心配套政策”。
2015年5月,記者獲取一份湖北襄陽宜城市的試點調研報告。宜城為全國第一批城鎮化試點地區。
調研官員告訴記者,改革是需要成本的,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還包括教育、城建等方面的投入,還有一些很難簡單地計算成本的投入。
報告顯示,初步測算當地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12.9698萬元,官方預測,從2014年底到2020年試點期間宜城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社會總成本135.61億,其中地方承擔11.46億,每年近2億。
事實上,目前我國城鎮化的重點和難點也都在中西部,中西部地區融資需求較大。以四川省為例,國家開發銀行四川分行數據顯示,通過指數預測和時間序列模型測算,2013~2015年四川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總投資大約為3萬億元左右。
從資金供給來看,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運用指數平滑線性模型等方式綜合測算,2013~2015年四川城鎮化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供給量約為2萬億元,缺口較大。從資金供給結構來看,財政資金約占13%、銀行貸款約占27%、自籌資金約占51%、其他資金約占9%。
該行原行長撰文分析稱,與龐大的城鎮化資金需求相比,資金供給在量上明顯不足,在結構上則側重在自籌和銀行貸款方面。這一方面與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量龐大有關,另一方面則與四川省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有密切關系。
錢從哪里來,錢該怎么用?湖北省戰略規劃辦的徐新橋博士在12月7日告訴記者,城鎮化的成本也要理性看待,一是不能過度投入,不能做無效項目;二是不能搞建設性破壞;三是投資方面不能總在“政府懷里”,找政府要錢,要多嘗試引用社會資本,比如引入企業風投資金。
徐新橋認為,中西部地區應該根據自身特色,多發展生態小鎮、旅游小鎮,發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地方內生產業,湖北鄂西圈已經有一些較好的案例。
在他看來,城鎮化是自然生長的過程,不能人為的、盲目的劃定城鎮化率目標,城鎮化是必然趨勢,但趨勢不代表現在持續有城鎮化率增長,也不代表各地有平均增長,一些年份會停滯,一些地區會出現城鎮化逆流,這些都要重視,也都要因地制宜的去制定政策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