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都是長期主義者:敢進窄門,愿走遠路
我們對很多連續創業者的名字耳熟能詳:王興、雷軍、羅永浩……一時的失敗,從來不是他們屈從現實、喪失信心的理由。在他們的身上,或許都存在著一個重要的性格特質——長期主義。
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會積累成奇跡。為什么成功的人往往是長期主義者?如何才能訓練出成長期主義心態?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
來源 | 粥左羅
改變心智模式拆除思維中的墻
遇到困難時,長期主義者的心態,和非長期主義者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非長期主義者,在困難面前,更容易抱怨和自我懷疑。
我有個朋友剛創業時,問題扎堆,每天抱怨運氣不好,逢人就說,自己沒趕上好時機。
創業失敗后他回憶說,不停的抱怨和自我懷疑,讓他做事抓不住重點,硬生生錯過很多機會,其實他有資金也有團隊,手里的牌并不爛。
不能夠被正確看待的困難,就像一堵思維里的墻,讓他想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不斷地在“高墻”下抱怨和自我懷疑。
而長期主義者,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把事做成,他們往往更有耐心。
王興在成功創立美團之前,經歷過很多次失敗:
創辦多多友,失敗;
創辦游子圖,失敗;
創辦校內網,失敗;
創辦海內網,失敗;
創辦飯否,失敗。
直到2010年創辦美團,王興才終獲成功。
遭遇打擊后,王興沒有像普通人一樣糾結于一兩次的成敗,變得氣餒或者沉淪,而是反復嘗試直到把目標達成。
一個長期主義者遭遇困難的洗劫之后,不會對一兩個得到或者失去的東西耿耿于懷。他們總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重心應該放在什么地方,哪些過程可以忽略。
得到的羅振宇也是一個長期主義者。
他在2018的跨年演講上說:
“對于過去的2018年,有的人說悲觀,有的人說樂觀。這些分析,哪個我都聽,哪個我也不全信。我唯一關心的是,手頭的事上具體的難處。2018年是很難,但是做事的人都知道,2018年難,哪一年不難?但對做事的人來說,難就不干了嗎? ”
一個長期主義者,更專注的是做事的節奏,解決手頭困難的進度,而不是困難本身的難易與否。
遭遇困難時,他們的心態因此擺得很正,不可控的因素不關心,在乎的永遠是手里頭能做的事情,和眼下需要辦成的事。
長期主義者相比非長期主義者,最明顯的優勢就在于,拆除了思維里的那堵墻。
知名生涯規劃師古典在他的《拆掉思維里的墻》中說:
限制我們人生發展的不是世界,而是思維里的墻,也就是心智模式。
什么是心智模式呢?
簡單說,就是我們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遇到的問題,從而決定我們如何去行動的一套思維模式。
因此,心智模式的好壞決定了人生的認知和行動,進而影響人生的高度。
前面的對比說明,長期主義者的心智模式,比非長期主義者的心智模式更完善,所以長期主義者往往能得到成功。
長期主義的好處是,可以幫助我們拆掉思維里的墻,完善心智模式,修正對待困難的態度。
微弱優勢不斷積累打造競爭壁壘
我們知道,賭場和賭客之間是競爭關系。
每一次的賭局,雙方輸贏的概率是可以計算的,以美式輪盤為例,賭場勝出的概率比賭客勝出的概率高了大概2.7%。
但就這小小的2.7%卻足以讓賭場對賭客實現穩穩地壓制,事實表明,賭局次數越多,賭客輸得越多,賭場贏得越多。
直覺上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單次來看,賭客逆襲賭場賠錢完全是有可能的,畢竟賭場勝出的概率并不明顯。但為什么賭場成了穩定的贏家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講一個得到老師老喻,結合概率論上的大數定律,推出的有趣結論:
當試驗樣本足夠多,試驗次數足夠多時,最終的結果會趨向于一個穩定值,而這個值由組成的系統決定。
什么意思呢?
比如拋擲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概率之所以都會趨向于50%,是因為硬幣只有兩面,這個特殊的結構導致了這個結果。
這就能很好的解釋,賭場為什么是穩定贏家。
當賭博次數足夠多時,在“大數定律”的魔力下,賭博的結果會趨向于“系統值”(賭場高2.7%)。只要時間足夠長,試驗次數多,賭場高出2.7%的微弱優勢,會蛻變成一個“永遠不敗”的奇跡。
這給我們的啟發是,持續創造出的微弱優勢,在時間的復利下,會形成堅不可摧的壁壘。
在2018年的年度詩詞大會上,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文學碩士彭敏獲得了年度冠軍。學歷低條件差的雷海為,是如何實現這一成就的呢?
微弱優勢的長期積累。
雷海為送外賣的生活,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比如在商家等餐,馬路上等紅燈,等待顧客拿餐,午間給電瓶充電。他把這些碎片化的時間都拿來背詩。
他就這樣,靠不間斷的碎片化時間學習,每天創造一點微弱優勢,最后積累為競爭壁壘,完成戰勝北大文學碩士這樣不太可能的任務。
羅振宇說: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利下,會積累成奇跡。
換句話說,每個普通人,每努力一分,做成事的可能性就會大一分,而每一分所形成的微弱優勢,經過時間的積累,鑄就成競爭壁壘。
如何成為一個長期主義者?
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可以分三步走:接受現狀,確定方向,持續做。
1. 拒絕接受現狀,就無法開啟長期主義
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撐野心。
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接受現狀,接受自己能力不夠,接受做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事實,只有這樣才能把做事的心態擺正。
也只有當心態擺正時,一個重要的能力才會被激發出來:靜下心來做事。
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底色,一定是能夠靜下心來,耐心的做事。事實卻是,絕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認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平庸,所以總有人想著速成,總有人靜不下心來。
所以,接受現狀,擺正心態和姿態,是開始長期主義的第一步。
2. 追求長線收益,是長期主義的底色
很多優秀的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的「給」,而不是想方設法的「拿」,比如想辦法降低零售價格,為客戶省錢的貝佐斯。
這也是舍滿取半。
本質上,貝佐斯都在干一件事,不圖一時“高收益”的收割,而是圖謀“低收益”長期的盈利。
3. 持續的不被誘惑,是長期主義的原則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說:
長期主義不僅要堅持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斷你在做的事情,還要持續地不被誘惑。
任正非的華為在漫長的征程中,有過很多賺“大錢”的機會:遇到過房地產大熱機會;遇到過移動互聯網浪潮機會;遇到過資本運作潮流機會……
有很多部下提建議,甚至給出具體的方案,都被任正非全部打回去,任正非還因此推出了華為“憲法”,立志做一流通信設備供應商。
今天的華為能夠比擬美國硅谷高科技公司,與任正非主張的堅持做通信設備產品有很大關系。
1985年,喬布斯被逐離蘋果公司后,蘋果高管們為了賺錢,同時搞了很多種類型的PC機,光是麥金塔系列就是好幾十個。結果樣樣通樣樣稀松,沒有一個產品賣得好,勢頭正好的蘋果漸漸進入危機。
喬布斯最后時刻臨危受命回歸蘋果,他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砍,一口氣砍掉了70%的生產線,只專注于核心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蘋果才起死回生。
無論是任正非還是喬布斯,給我們的啟示是:
找準一個方向,長期地做,持續不斷地做,這既是長期主義的原則,也是長期主義者逆襲成功的倚仗。
所謂長期主義,就是你敢進窄門,愿走遠路,瞄準長線收益的目標,忽略眼下的難題,重視每個微弱的優勢,堅定且持續前進的一種理念。
微觀上,長期主義可以拆掉思維里的墻,改變你的心智模式,讓你在做具體事的時候,身姿擺在正確的位置。
宏觀上,長期主義使得每一點優勢在時間的復利效應下,積累形成壁壘。
微觀與宏觀相輔相成,每個普通人因此有了成事的可能。希望每個人能接受現狀,認清真相,摒棄急功近利,找到長期目標,做一個持續不被誘惑的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