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網獨家:2025水泥行業十大預測—運行壓力仍大,效益低位筑底!
今年是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第7年做行業十大預測。2024年,受地產持續調整、基建資金不足等影響,水泥需求大幅下降,企業競爭更趨激烈,行業效益繼續下探。我們提出的水泥需求下滑、過剩矛盾加大、海外貢獻提升、退出企業增多等均已應驗成真,但市場也出現了一些超預期的新變化。今年我們將持續勤勉盡責、再接再厲,繼續分享對2025年水泥行業、市場和企業發展趨勢的預判。
一、需求繼續下降 降幅有所收窄
房地產在一系列“組合拳”支持下持續止跌回穩,但新開工等前端投資短期內難以回正,地產端水泥需求仍將下降;受益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基建增速有望加快,但考慮到地方政府化債壓力和基建投資結構變化,基建端水泥需求難有增量。我們預計,2025年水泥產量同比下降5%~8%,降幅有所收窄。
二、新建置換偃旗息鼓 補產能項目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擬新建產能置換項目5個,同比減少50%,擬建產能730.7萬噸,置換項目多為技改升級或搬遷。《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24年本)》、《關于進一步規范水泥行業產能管理的通知》等重磅政策文件已陸續下發,引導企業合規生產,預計2025年新建置換項目繼續減少,補產能案例增加,但同時也面臨指標有限、跨省困難加大等問題。
三、新投產能繼續減少 過剩矛盾更趨尖銳
2024年全國共點火11條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合計1474萬噸,退出52條,涉及產能3825萬噸,年末熟料產能17.6億噸左右,較2022年凈減2352萬噸。預計2025年有8條(產能約1200萬噸)新線計劃投產,盡管投產數量持續減少,但在需求降幅更大背景下行業過剩矛盾將更趨尖銳。
四、水泥價格小幅看漲 行業效益低位筑底
我們認為,隨著企業持續響應“反內卷”行業號召,強化自律和加大錯峰力度,預計2025年行情或將回歸常態化,波動空間縮窄,呈現出“上漲有頂、下跌有限”運行特征,疊加當前開局相對較好,全年均價小幅抬升。由于水泥需求仍處于下滑通道,預計行業利潤有所向好,但整體低位筑底,難以明顯改善。
五、加力推進“反內卷” 行業自律持續強化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加強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升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水泥行業“反內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隨著中央對“內卷式”競爭愈發重視,2025年水泥行業將加大力度推進“反內卷”工作,行業環境持續凈化。
六、企業出售意愿增強 水泥行業并購提速
經過三年行業低谷期和大浪淘沙期,不少競爭力差、效益低企業虧損嚴重,發展信心不足,退出市場呼聲與日俱增,大企業出手時機相對成熟。近期冀東水泥在東北市場打響了國內市場并購“第一槍”,引起業內強烈反響,預計2025年水泥行業并購項目將增多,出現階段性小高潮。
七、行業集中度提升 競爭格局優化向好
一個市場集中度高、競爭格局良好的行業生態是水泥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最近幾年水泥行業在集中度提升方面進展不大,目前前十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在56%左右,和歐美發展國家有較大差距。隨著龍頭企業并購步伐加快,低效益企業加速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將有所提升。
八、海外產能持續釋放 業績貢獻明顯增大
2024年,中資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海外新投產線3條,熟料產能636萬,臺泥完成土耳其、葡萄牙相關水泥公司收購,中資企業海外熟料總產能擴張至9000萬噸左右,華新等企業海外收入增加明顯。2025年,隨著西部水泥、華新水泥、海螺水泥龍頭企業海外產線建成投產,預計海外業務仍將持續發力。
九、加快轉型升級 持續進軍新能源
水泥及其上下游產業骨料、商混嚴重過剩已是不爭事實,開辟新業務、搶跑新賽道是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和關鍵一招。長遠來看,光伏發電、綠色儲能等新能源業務前景光明,但水泥企業涉足較少,目前水泥行業光伏發電裝機量不到2GW,占比較低。預計2025年水泥企業將在新能源領域繼續加大投入,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
十、碳市場建設加快 水泥行業納入提速
水泥行業是僅次于電力和鋼鐵的第三碳排放大戶,減少水泥行業碳排放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 征求意見稿 )》已經出臺,水泥行業納入碳市場邁出實質性步伐,預計今年將正式納入碳交易市場,行業影響極為深遠。